• 索 引 号:001008003012001/2019-57185
  • 文件编号:
  • 主题分类:政府工作报告
  • 发布单位:区府办
  • 成文日期:2019-03-07
  • 公开方式:主动公开

2019年瓯海区政府工作报告

发布日期:2019-03-07 16:09 访问次数: 来源:瓯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

 >>>图解:2019 年瓯海区政府工作报告解读

2019年2月26日在温州市

瓯海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

瓯海区人民政府代区长  曾瑞华

 

各位代表:

现在,我代表瓯海区人民政府向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,请予审议,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。

一、2018年工作回顾

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,“八八战略”实施15周年。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,在区人大、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紧紧依靠全区人民,干在实处、走在前列、勇立潮头,全力打好科教、高铁、产业、生态、健康“五张牌”,奋力开创“科教新区、山水瓯海”新局面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5亿元,增长7.8%;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.4%;财政总收入64.9亿元,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.9亿元,分别增长9.7%、9.8%;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2.4%;城镇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7945元、33435元,增长8.2%、9.1%;超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;较好地完成了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。获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等16项国家级先进和27项省级荣誉,“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”排名连续两年进等升位。

一年来,我们稳增长、抓转型,经济质效显著提升

1.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。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.148.450.5,服务业占比首次突破50%。传统产业加快智能化、品牌化转型,眼镜小镇建成“一街两园”,入驻品牌企业128家;智能锁产值增速连续三年保持50%以上,被授予“中国智能锁生产基地”;服装、鞋革、汽摩配、电气机械、包装等优势产业转型加速,森马集团跃升为全球第二大休闲童装企业,东经科技列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,朝隆纺织机械获评省“隐形冠军”,巨溪国际真皮大世界一期成功开业。现代服务业加快高端化、集聚化发展,高铁新城等商圈做大做强,城市之窗等3个总部项目成功落地,仙岩华美达广场等3个重大商贸业项目即将投用。农旅业展现新活力,温州极地海洋世界、上潘垄森林康养基地等项目扎实推进,温州花城成为浙江花博会永久会址。建筑业、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。

2.产业动能加快培育。以高教新区列入国家自创区创建范围为带动,国家大学科技园完成6倍扩容工程,新入驻科创企业188家,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12项、投产96项,成功入选“中国高校孵化器十强”。数字经济“一号工程”全面实施,完成机器换人项目322个、“零地”技改项目23个,企业上云2000家,带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1家、省级科技型企业182家。温州软件信息园启动招商,入驻信息企业82家。落地高层次人才项目156个,“万人计划”实现零的突破,人才工作考核连续四年排名全市第一。

3.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。以“亩均论英雄”改革和“1+1+10”产业新政为引领,正向激励推进雄鹰、雏鹰等培育行动,新增“小升规”“下转上”企业174家、亿元企业14家,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数居全市第一;反向倒逼开展亩均税收万元以下企业整治,淘汰“低散乱”企业1365家,提升企业139家。深入推进“凤凰行动”,新增拟上市企业9家、股改企业25家、上市报会1家。以“十百千”驻企服务、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为抓手,出台“两个健康”新政30条,解决企业问题392个,兑现扶持资金3.7亿元,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.93个百分点。“四好”商会建设获中央书记处书记、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同志视察肯定。

4.产业平台做大做强。实施开发区平台改造提升行动,基本完成郭溪梅屿等5个旧工业区块改造,腾出土地354亩,竣工标准厂房31万平方米,落地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9个,完成向优质企业供地495亩,供地量超过去五年之和。持续推进特色小镇建设,生命健康小镇启动精准医疗与体外诊断产业园、医疗器械总部园项目建设;时尚智造小镇会展中心、设计学院等项目有序推进。高能级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,浙大温州研究院成功落地,华中院创成首批省级双创示范科研院所,广告产业园创成省级园区。成功举办眼镜、智能锁、皮革、广告等行业国家级论坛峰会。

一年来,我们抓拆建、强功能,城市迎来“全域精彩蝶变”

1.城市空间加速拓展。全面打赢城中村改造“360”行动收官战,完成14个村(区块)10358户签约,腾空10293户,拆除旧房318万平方米,率全市之先完成“清零”,成功保障三湿地公园顺利开园。高站位编制“两轴三带”城市组团规划,出台城市设计导则,实现对空间形态等5大领域刚性管控。系统抓好土地“整”“清”两篇文章,垦造耕地822亩,建成高标准农田7530亩,仙岩渔潭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;处置“批而未供”4026亩、“供而未用”4242亩,盘活存量土地1461亩,争取用地指标1100亩;完成做地1591亩,出让土地首超千亩。荣获全市唯一的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。

2.城市形象靓丽展现。中心区以超高层、行政绿轴等十大亮点项目推进为带动,新城集聚和辐射效应进一步增强,特别是中央商务区全面投用,瓯海大道沿线景观靓丽展现,助推中心区成为温州城市示范标杆,获评“浙江高质量发展新城”。高铁新城开工总投资199.88亿元的产城融合PPP项目。梧白新城以塘河沿线开发建设三年行动为依托,促成“梦幻塘河”“万象商圈”效应溢出。高教新区完成产城融合规划。郭瞿泽板块以瓯海大道西延三期、郭溪养老养生康复城一期等重大项目开工为引领,加速融入城市主城区。

3.城市功能不断完善。全面打好“百条道路建设大会战”,中心路、宁波路右转匝道等8条主干道建成,S1线通站道路等29条城市支路全面投用;扎实推进104国道西过境、茶山环山路等项目,开工金蟾大道东延、霞坊路等5条道路,特别是以S1线通车、S3线启动,金丽温高速东延等项目前期持续深化为引领,城市加速向外拓展。电力、水利、环卫等设施不断完善,马桥变等输变电项目加快推进,温瑞平原西片排涝、仙湖调蓄等水利工程有序实施,启动全市首个生活垃圾智能化收运PPP项目,城市慢行系统等3个专项规划完成编制。

一年来,我们抓改革、促开放,发展活力不断增强

1.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拓面提质。审批事项“跑一次”“零次跑”“一证办”比例分别达到100%、32%、70%。海外版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率全国之先建成“侨务全球通”服务平台,实现108个涉侨业务“办事不回国”。民生版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率全省之先推出办事材料负面清单,实现1223类材料“免提供”,同步推进“市民之窗全覆盖”行动,实现292个事项“家门口办”。企业版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全面推行“标准地+承诺制”、施工图审查豁免清单、无偿代办等举措,成功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“开工前审批100天、竣工验收30天”,牛山华侨城、森马创业创新园实现“当年签约、当年挂牌、当年开工”,新设企业平均办理时间全省第一。

2.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。全面推进政府系统十大领域改革,新获批2项国家级、11项省级改革试点。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改革再拓面,惠及农民近万户,被列入全国农村改革拓展试验项目,受到原中央农办主任韩俊同志批示肯定。国有企业完成大重组,整合42个国资平台、盘活271处低效国有资产,成功组建铁投、城投等五大国有集团。教育管理体制完成扁平化改革,撤销镇街中心校,校(园)长办学管理自主权全面加强。金融、文化、体育、卫生等关键领域改革稳步推进。

3.开放合作不断深入。积极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以鹏盛境外工业、农业园建设为带动,鞋革等产业加速向境外拓展,中民眼镜、迪亚服饰等品牌在境外持续打响,完成境外投资1.86亿美元,温州华侨进口商品集散基地开业运营,创成国家级眼镜外贸转型升级基地。坚持“盯、引、促”抓招商,引进500强企业项目2个,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1个,开工“152”工程项目4个,到位内资204亿元、外资3130万美元。山海协作、东西部扶贫持续深化,落实各类扶持资金6157万元。

一年来,我们抓环境、重管理,城乡面貌明显改善

1.城市管理更加精细。以专业化养护、智慧化管理、市场化运营为方向,制定出台绿化、洁化、亮化、广告等城市管理细则,同步推进农贸市场场内场外一体化管理、建筑工地常态化管控,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评。深入实施“出行工程”,提升改造自行车道18公里,新开通社区巴士线路4条、公交线路4条、BRT线2条,建成公共停车泊位2345个;铁路南站完成三大“疏导工程”,成功保障近2800万旅客进出。深入推进“三改一拆”,处置违法建筑277万平方米,“基本无违建区”创建通过预验收。

2.生态治理持续推进。以黑臭水体“清零”为突破口,高标准实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、清废四大行动,完成瓯海电镀园区等6个“污水零直排区”建设,65个片区管网实现专业化运维,66条黑臭隐患河道达标销号。保持环境治理高压态势,淘汰七类重污染行业企业178家,整顿涉气“散乱污”企业118家;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30%以上,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全市第一;废弃矿山治理持续推进。泽雅水库一级水源地保护区村庄实现整体搬迁,基本完成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。

3.人居环境不断改善。全力推进“清垃圾、除破烂”专项行动,取缔无证废品收购点702个,清后覆绿62万平方米,建成高铁新城城市农业公园、新桥花海等亮点项目,汤家桥南路、泽雅大道获评市级绿化美化示范路。深入实施城市“双修”,建成首个“上改下”大口径综合管廊,翻新23.5万平方米城市立面,完成饮用水安全提升工程23个,新建改造“四好农村路”110公里,泽雅、瞿溪分别创成省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镇、美丽乡村示范镇,肇山、梓上获评省级农村垃圾分类示范村。建成“醉美泽雅·古韵纸山”示范带,创出一批乡村振兴“瓯海样板”。

一年来,我们抓民生、优供给,人民福祉持续增进

1.社会事业加快发展。推进“大办教育”,率全省之先实行学前教育编制备案制,娄桥一幼、温大茶山附校等一批学校顺利投用,与温大教育校地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果;高考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,一段录取率达27.7%,同比提高8.9个百分点,增幅全市第一。公共文化供给能力不断增强,新增文化礼堂7个,连续三年举办琦君散文奖,获评全国十大“书香城市”,完成首部区志编撰,创成全市首个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。深入推进“健康瓯海”战略,持续实施“双下沉、两提升”工程,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36.5%。体育事业取得重大突破,2022年杭州亚运会龙舟赛事基地成功落户,获省运会金牌23枚、创历史最佳成绩。

2.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。率全省之先推行“互联网+健康养老”模式,建成集医疗康复、党建联盟于一体的“银龄之家”20个。深化“除险安居”行动,完成农村C、D级危房整治2303户,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。大抓品质安置房建设,14个安置项目按商品房标准由知名房开代建,归集住房公积金5.75亿元。全面打赢村集体经济“消薄防滑”攻坚战,开工村级抱团发展项目60个,覆盖133个村、增收5200万元,全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长46%;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过省级验收;低收入农户补充保险实现全覆盖。国防、人民武装、双拥优抚和民族、宗教、侨务、统计、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效,工青妇、老龄、慈善、红十字、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。

3.平安瓯海建设不断深入。率全省之先推行“安监云”监管,深入开展安全生产“四大”专项治理、消防安全“五大”整治行动,实现21个重大火灾隐患区域集中销号,各类事故起数下降12.1%,道路交通事故亡人数近十年最低。建立以综治指挥、社会帮扶等六大功能为核心的“平安瓯海”综合体,统筹推进扫黑除恶、“理旧账”等专项行动,化解重大矛盾纠纷581件、重大历史遗留问题11个,群众安全满意度列同类地区第一。P2P网络借贷平台实现平稳退出。移风易俗深入推进,在全社会形成了“丧事简办、婚事新办”氛围。

4.民生实事超额完成。票决产生的十方面28项民生实事均如期完成,其中17项超额完成。居住安全方面,整治地质灾害隐患点32处;出行便利方面,完成道路综合整治10条,打通断头路6条;食品安全方面,新建(改造)农贸市场3家,农村饮用水安全提升新增受益人口达2.6万人;就业保障方面,新增高校毕业生回瓯就业3210人;安置提速方面,开工建设安置房303.6万平方米,建成122.4万平方米,交钥匙5104套;学校建设方面,建成投用中小学校4所、改造提升10所、新增公办幼儿园12所;养老服务方面,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5家,新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3家,为2500名困难老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;扶贫帮困方面,为455名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,为3500名以上残疾人提供重度护理与困难生活补贴;医疗保障方面,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累计受益人口超16万人,为全区65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体检、健康指导超4万人次;城乡环境方面,新增城区绿地301.6亩,改建提升公厕542座。同时,未能入选的两方面民生实事项目也全面完成。

一年来,我们抓落实、转作风,自身建设不断加强

坚决贯彻落实中央、省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,全面开展“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”活动,建立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,主动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、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,认真听取党外人士意见建议,办结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408件,办结率、按时答复率、满意率均达100%。深入实施“两强三提高”行动,制定出台区政府督办规则,健全以抓落实为重点的工作体系、评价体系和考核体系。坚持依法行政,在全市首创的行政复议E平台正式上线,获评全国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区。政府自身改革全面深化,保障性住房等8个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通过验收,“政务公开+政务服务”模式上榜中国“互联网+政务”50强,区政府门户网站荣登全国十强。机构改革稳步推进。全面推广清廉瓯海“七位一体”建设试点经验,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。

各位代表,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,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,是全区上下和衷共济、奋力拼搏的结果。在此,我代表区人民政府,向各个领域辛勤工作的干部群众,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级党代表、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离退休老同志、各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无党派人士、各人民团体,向做出无私奉献的驻瓯部队、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和市派驻瓯海各工作单位,向所有关心支持瓯海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、海外侨胞和广大瓯商,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!

在总结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看到,当前瓯海总体发展水平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。主要是:城市功能品质有待加强,板块割裂式、同质化开发问题仍然突出,城市经济培育不充分,“大建大美”向“精建精美”转化力度还需全面增强。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支撑不足,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,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还需加速;平台承载能力还不够强,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还需付出更大努力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少短板,环保、水利、交通等历史欠账需要加快补上。文化、教育、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离群众期望还有差距,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,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风险点不少。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担当意识有待加强,改革突破能力还不足,“四风问题和腐败现象仍有发生。我们一定坚持底线思维,增强忧患意识,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以解决。

二、2019年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

按照区委九届七次全会部署,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: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,认真贯彻落实中央、省、市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坚持新发展理念,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,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聚焦高质量、竞争力、现代化,深入开展“三服务”活动,以打好“五张牌”为导向,以建设“四个标杆城区”为目标,主攻“三个三”重点,加快建设“科教新区、山水瓯海”,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。

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.5%左右,高质量前提下能快则快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.0%,R&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3.0%以上,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.0%以上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.5%和8.5%以上;完成上级下达的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任务。

做好今年政府工作,重点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:

(一)打好“三大攻坚战”,让高质量发展保障更强。要全力打好重大项目建设攻坚战,围绕重点板块、重点产业和重点平台,以虎口夺食的劲头、果敢担当的勇气、滚动推进的机制,确保落地一批重大引领性项目。要全力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,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,扎实推进水体、大气、土壤污染综合整治,努力让天更蓝、水更清、树更绿,力争再夺“大禹鼎”。要全力打好平安建设攻坚战,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“五必”工作制,全面剿灭各类安全隐患,确保高分连创省级平安区。

(二)夺取“三大突破”,让高质量发展水平更高。在城市建设管理突破上,要以理念革新、板块崛起、功能强化为重点,推动城区从“拆整”向“建美”转变,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,实现城市基础大提升、经济大植入、环境大改善。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突破上,要聚焦新时代“两个健康”先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,着力构建实体经济、科技创新、现代金融、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。在改革开放突破上,要坚持以“探路者”的担当,大胆探索有利于瓯海发展的创新机制、保障举措,加快构筑“四梁八柱”改革体系。

(三)实现“三大提升”,让高质量发展红利更大。要以“枫桥经验”六大工程为引领,全面推动“治村居、管社区、抓站所、强镇街、夯基础”,实现社会治理能力大提升。要聚焦解决群众最盼、最急、最忧的问题,制定十大民生领域新三年行动计划,继续擦亮“学在瓯海”“医养在瓯海”“购在瓯海”“银龄之家”等民生品牌,实现人民群众幸福感大提升。要以魅力城区建设为目标,谋划推进绿色瓯海、魅力瓯海、文化瓯海、活力瓯海、创新瓯海、休闲瓯海、实力瓯海建设,实现城市美誉度大提升。

根据以上总体要求,2019年主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:

坚持以“两个健康”先行区创建为引领,突出强企业、强产业、强动能,全力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区

1.聚焦“四大难题”开展民营企业护航行动。以“三清单一承诺”行动为载体,聚焦企业家梯队培养难,实行百名企业家领航、百名创二代接班、百名职业经理人培育计划,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坚守实业、做强主业。聚焦企业问题化解难,深入开展“万名干部进万企”活动,建立企业问题处置“直通车”机制,下力气解决用地、招工、职工住宿及子女就学等突出问题,化解历史遗留问题95%以上。聚焦企业降成本难,围绕融资、税费、物流等十大环节,推行信贷“增氧”、企业帮扶“白名单”等十大降成本举措,鼓励在瓯银行加大对本地企业支持力度,确保新增企业融资50亿元,全年再为企业减负10亿元以上。聚焦承诺兑现难,进一步简化政策体系,推行政策刚性兑现“四个一”机制,确保历年未兑现政策全面“清零”。

2.聚焦“三大转型”推进优势产业提升行动。坚持规模化、智能化、品牌化转型导向,工业经济主攻“六大百亿级”时尚产业集群,实施眼镜“双十大工程”,加快眼镜商务大厦、“眼健康”产业中心等项目建设,打造高端眼镜品牌集聚区;启动智能锁“冲百亿”计划,举办全国首届智能锁博览会,打响“中国智能锁都”品牌;以森马千亿级产业园建设为龙头,实施服装产业跨越发展行动,启动温州鞋服时尚定制园建设;联动推进电气机械、汽摩配等产业全面转型。服务业主攻“三年倍增计划”,以产业化、高端化为目标,全力做大工业设计、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;全力做活以综合体为重点的生活性服务业。建筑业主攻“三年振兴行动”,以建筑业总部回归为带动,引导建筑企业做业绩、抓品质,鼓励向产业上下游延伸,打造建筑业全产业链。

3.聚焦“三个活力”实施产业动能倍增行动。以“亩均论英雄”改革为引领,大力提升微观主体活力,启动十企上市、百企上规、千企上云“三上”计划,联动推进雄鹰、雏鹰、大雁、准独角兽培育行动,新增“小升规”企业60家,“隐形冠军”培育企业5家,上5亿元台阶企业5家;深化“凤凰行动”,新增上市报会企业2家,报辅导企业2家以上。大力提升产业平台活力,持续推进开发区平台改造,整治提升企业300家以上,落地重大制造业项目8个以上;实施千亩工业空间计划,启动郭溪上屿等3个旧工业区块改造,完成村级二产整治150亩,建成小微综合体项目2个,向优质企业供地500亩以上,“零地”技改项目免审批;持续深化“烂尾楼”处置。大力提升市场要素配置活力,强化工业用地监管,切实规范厂房租赁市场,刚性推行用电、用水等政策差异化供给,启动亩均税收3万元以下企业、5万元以下平台整治,实现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增长7.5%以上。

4.聚焦“四大计划”深化重大项目大招引行动。坚持民资、国资、外资一起上,本地企业、外地企业一起招,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个,到位内资220亿元、外资5000万美元。实施“500计划”,精准编制项目导航、重点企业投资意向、温商商会资源“三张招商图”,组建招商搜索、专业谈判、项目服务“三支小分队”,推进招商引资“五大提升”行动,力争引进500强企业项目2个以上。实施“152计划”,推进镇街、部门“一把手”工程,促成鞋服时尚创意城等7个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落地。实施“鸟巢计划”,发挥温商视野开阔、人脉资源丰富优势,推动总部、贸易、科技等六大回归。实施“六个一律”保障计划,以“专业化+店小二式”服务为标准,打造全市最优营商环境。

5.聚焦“五年倍增”推进数字经济“一号工程”。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,以温州软件信息园等平台招商为突破口,培育引进信息软件、大数据等高成长型企业20家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0%以上。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,以工业控制、集成电路、企业上云等数字技术应用为重点,启动数字经济研究院建设,完成技改投资10亿元以上,打造智能制造示范项目3个,实现亿元以上企业机器换人全覆盖。开展大数据战略行动,支持贸易、支付等领域数字化运用,鼓励各大商贸综合体拥抱数字经济,实现网络零售额增长15%以上。

(二)坚持以“精建精美”为导向,突出强规划、强功能、强管理,全力打造城市建设、产城融合标杆城区

6.以“理念突破”引领城市大建设。规划理念坚持“一体规划、三级设计”,高水平修编瓯海全域规划,高质量完成中心区、高教新区等5个重点区块城市设计,突出做好城市色彩、立面等6项专项规划,着力优化廊道、标识、天际线等城市特色系统,加大地下空间开发利用。建设理念执行“四个著名、七个先行”,实施“精建精美”项目101个,开工35个、建成22个;科学、稳妥把握城市开发节奏,启动7个村(区块)、2360户旧房改造。开发运营理念突出“整体开发、专业运营”,大力引进“资金+项目+技术”的大企业、大集团,加快实施高教新区产城融合等3个PPP项目。

7.以“板块崛起”引领城市大开发。中心区以“三环布局、四方拓展”为重点,以打造“亚运新城”为目标,启动三年建设提升行动,开工全市第一高楼,集中实施奥体龙舟运动中心等五大地标项目、体育公园等42个配套工程,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新城。高铁新城启动空中连廊、沿河沿路景观带建设,加快推进园区路等14条道路、城市客厅等16个配套项目,同步抓好站西“一体化”研究,深度谋划高铁新城产城融合PPP二期,打造“百年之城”。梧白新城以放大湿地公园、综合体溢出效应为重点,开工配套小学、幼儿园等项目,推进环球国际创意中心等三大引领性工程,加快形成沿塘河城市经济带。高教新区坚持在“创新品质”上求突破,以茶山环山路建设、极地海洋世界投用为带动,加快释放旅游与科创红利,打造学、城、游联动示范区。

8.以“商圈培育”引领城市经济大植入。实施“六大特色商圈”三年提升计划,支持各类市场特色化经营,鼓励引进品牌型、“网红”型项目,启动沿S1线商业带谋划;加快以街区为依托的小商圈培育,引进阿里天猫小店等新零售业态,着力打造中心区步行商业街等项目。启动楼宇经济三年培育计划,推进秀屿社区、朝霞商务区等项目建设,支持中央商务区、牛山商务区引进总部型企业,着力打造沿瓯海大道总部经济带,力争三年内培育税收“亿元楼”6幢以上。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经济,推进万丽酒店等配套项目建设,深化野生动物园、冰雪大世界等项目前期,建成投用山根小村、温州花城等项目,创成3A级旅游景区3个,实现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5%以上。大力发展会展经济,加快时尚会展中心建设,支持举办眼镜、皮革等行业博览会、峰会,持续扩大花博会等特色活动品牌影响力。

9.以“大干交通”引领城市基础大提升。聚焦“外畅内联”抓交通网,支持城市轨道交通、杭温高铁建设,开工温瑞大道南段快速路、330国道仙丽段等24个工程,提速瓯海大道西延三期等11条主干道建设,投用104国道拓宽二期等7条道路,深化南环线、瓯海大道西延三期与S230省道接线等项目前期,启动谋划以环吹台山为东线南线、环后屿山为西线、环五磊山为北线的城区大环网。聚焦“成链成网”抓市政网,实施电网、水网、管网“三网”攻坚行动,推进梅屿变等4个输变电项目、11个河道整治工程建设,新增天然气入户1.2万户;启动河网水系空间利用规划,扎实推进温瑞平原西片排涝、仙湖调蓄等工程建设。聚焦“智能生活”抓通信网,新建改建通信基站2000个,努力打造“5G网络先行区”。

10.以“精细管理”引领城市环境大改善。以提升城市美誉度为目标,升级“清垃圾、除破烂”专项行动,加强城市路面、立面、绿化管控,保持城市家具、广告、标识有序,强化停车、行人秩序引导,全力消除城市“六乱”。全面推进示范小城镇、无违建、美丽田园等系列创建,处置违法建筑100万平方米以上,启动郭溪、仙岩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,建成景观田园3000亩,加快打造塘河沿线滨水带、S1线花带、亚运迎宾带“三条景观带”。实施“智慧城市”建设,推进智慧城管、智慧交通等五大示范工程,启动“未来社区”试点。以“我与亚运同行”为主题,以“文明十讲”为载体,开展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“双提升”行动,塑造“文明、开放、诚信、友善”的瓯海市民新形象。

(三)坚持以国家自创区创建为龙头,突出强平台、强引擎、强市场,全力打造改革开放标杆城区

11.加快推进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。全力推进以大学城为核心的“一核一轴五镇”建设,科创小镇要发挥浙大温州研究院资源效益,加快建立学、研、用联动机制,建成信息技术、生命健康两大创新中心,推进美国硅谷、杭州紫金港两大“飞地孵化器”建设,全力促成浙大科研成果落地。全面投用国家大学科技园“四大园区”,完成“产学研一体化”布局,力争孵化企业300家以上。生命健康小镇推进温州健康产业中心等四大产业项目建设,开工泰康·瓯园、海派医药总部园工程,实现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等项目投产,打造全市健康产业中心。时尚智造小镇加快设计学院等三大项目建设,打造温州时尚鞋服定制基地。梦创小镇以温州大学等高校为依托,完善“项目共谋、成果共享”的校地合作体系,全面发挥高校服务本地发展能力。肯恩小镇启动王宅旅村融合等五大工程,加快构建“国际化、文旅型”产业体系。

12.加快构筑科创引擎体系。以科技企业新“双倍增”为目标,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,新增高成长科技型企业16家、高新技术企业30家、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、省级企业研发中心5家,形成190家以上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培育库;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技术研发费增长10%以上。以“龙脊人才计划”为载体,推进订单、定向、在职等十大人才培育行动,力争引进院士、国家级领军型人才20人以上。深入实施“三强一制造”行动,全力引导企业从“做产品”向“做标准”转变,培育浙江制造“品字标”企业2家,新增各类标准6个以上。深入实施众创空间扩容提质计划,新建企业孵化器5万平方米以上,办好创客大赛、大广赛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。

13.加快构筑“四梁八柱”改革体系。全面深化放管服、财税、金融、农村等领域改革攻坚,以“领跑者”姿态抓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,推进减时限、减环节、减材料“三减”行动,探索“零材料办理”模式,实现60%以上政务服务事项“掌上办”。以“破局者”姿态抓财税体制改革,推进税源培育“八大行动”,建立镇街“增收多分”激励办法、协税护税激励机制和税收保障信息系统,撬动镇街税源培育积极性。以“服务者”姿态抓工程领域改革,实施“标准地行业全覆盖”推广行动,采取“减、放、并、转、调”方式,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,确保“最多100天”实现率达100%。以“创样板”姿态抓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、“三位一体”农合联改革等系列国家级改革试点。

14.加快构筑强大市场体系。国内市场依托温州与上海嘉定产业合作项目,谋划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平台,在城市建设、产业转型等领域实现资源共享,借力推动眼镜等传统产业拓展国内市场。国际市场以浙江自贸区“一核多区”建设为契机,用足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政策,支持企业、品牌“走出去”;谋划推进外贸总部大楼等四大开放平台,建成进口商品特色街、展示厅等项目,积极争取浙南闽北赣东进口商品集散中心核心平台落户瓯海,谋划申报配套保税仓。东西部扶贫健全与受援地合作机制,推进劳务协作等三大项目,联动抓好山海协作示范产业园建设。

15.加快构筑要素保障体系。土地保障以耕地垦造、低效地提升、闲置地再利用等系列拓空间专项行动为抓手,完成“五未”土地清理3000亩、土地整治1430亩、低效用地再开发1500亩,确保做地2000亩以上,再启动2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,力争渔潭整治创成省级示范项目。资金保障以出台国企运营激励机制为引导,加快国有企业实体化运作;严格政府债务管理,完善预算管理体制,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“四两拨千斤”的作用。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,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。

(四)坚持以“幸福至上”为根本,突出强生态、强农村、强治理,全力打造民生福祉增进标杆城区

16.让生态环境质量更优。认真落实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要求,高质量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,达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标准。蓝天保卫战以开展五类行业污染整治行动为载体,推进开发区废气整治、电镀园臭气异味治理,严控重点领域扬尘污染,力争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。碧水澄清战以污水管网整治两年行动为抓手,加快理顺污水管网建管体制,盯牢二三级管网“排查、顺接、排污”三大关键,建成娄桥等4个“污水零直排区”,推进戍浦江省级“美丽河湖”创建。净土开拓战以严控五类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为重点,全面抓好污染地块治理修复;深入推进“大棚房”整治,严厉打击各类占用耕地建设违法行为。清废规范战以“危险废物不出市、一般固废不出区”为目标,加强固废全过程闭环式管理,严打固废违法倾倒行为,危险废弃物规范化管理达标率92%以上。

17.让农业农村更有活力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推进农村环境景区化,以村庄规划、民房设计为引导,全面开展“百村改造”行动,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5个,创成3A级以上景区村3个,完成绿化造林、林相改造1500亩,新增旅游停车场6个,新建改造“四好农村路”150公里,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。推进农村产业一体化,深入实施农业“接二连三”工程,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,建成“诗画泽雅·琦君故里”等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,投用上潘垄、马鞍岩森林康养基地,北林田园综合体完成潘岙区块建设,推动“十大领军职业农民”培育、“十大乡村乡贤”回归。创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区。全面实施“移风易俗树新风”行动,培育星级文明户1500户、文明村镇30个。

18.让社会保障能力更强。构建多元就业创业服务体系,推动大学生、技能人才、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人员就业创业,新增就业1万人。构建多元养老体系,全面推广“互联网+健康养老”,加强失独失能失智老人关爱服务,高水平建设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5家,实现“银龄之家”全覆盖。构建多元住房保障体系,完善多元主体供给、多渠道保障、租售并举的住房政策,持续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,启动建设(改造)蓝领公寓5万平方米;深化“安置提速”,开工安置房200万平方米,建成115万平方米,交钥匙4500套;科学把握土地供给节奏和规模,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。构建多元社会救助体系,完善低收入者保障、弱势群体维权、劳动纠纷应急处置等机制。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体系。加强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,支持工青妇、科协等人民团体建设,进一步做好老龄、慈善、红十字、残疾人等工作。

19.让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更高。坚持“优办教育”,以队伍素质和教学质量提升为重点,启动新一轮教育提升三年行动,推进集团化办学、“强校”计划,全面做好市属小学、初中学校接管工作。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,加大民办教育扶持力度,深化职业教育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。推进高铁新城实验学校等20个项目,再建公办幼儿园6所,打造全市教育高地。深化“健康瓯海”战略,主动承接温州区域康养中心城市建设,积极发展“互联网+医疗”,建成医联体项目2个,加快实施娄桥、茶山、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,让百姓享受更便捷的医疗、更救急的好药。推进“明眸皓齿”工程,试点托幼托育服务,呵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。加快“文化瓯海”建设,深入研究以“两山一水”为重点的地域文化,持续做大琦君散文奖等文化品牌,加快推进民办博物馆群、城市书房书屋、百姓健身房等文体场馆建设,借力做好文化产业文章,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。

20.让社会治理模式更有效。以打好平安建设攻坚战为重点,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为目标,升级安全监管机制,深化“大起底、大整治、大提升”专项行动,持续开展巩固提升火灾防控体系三年行动,实施安全生产“最差网格”评选、重点火灾隐患区域挂牌整治,确保安全事故“两下降一杜绝”,创成省级食品安全区。升级基层治理机制,打造“全科网格2.0”,加强专职社工、志愿者队伍建设,积极稳妥推进撤村建居和村规模调整工作。建立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,推行权、责、利对等的物业管理模式,切实发挥物业在处置纠纷、管控安全上的第一道防线作用。升级矛盾化解机制,深化“理旧账”行动,健全“大调解”体系,严厉打击无理访、缠闹访行为,创成“无信访积案区”。升级舆情监管机制,推进区级媒体深度融合,打造引导群众、服务群众的舆论信息平台。升级应急处置机制,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,全力做好森林消防、防汛防台等工作。升级社会安防机制,强化“平安瓯海”综合体建设,深入开展“扫黑除恶攻坚年”行动,严控意识形态、诈骗、金融等新安全隐患,坚决打赢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线的系列安保攻坚战。

三、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

各位代表,新时代、新征程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要求。我们将围绕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目标,与“北京时间”对表、与“浙江声音”同频、与“温州脉搏”共振,大抓落实、担当实干,以奋斗者姿态撸起袖子加油干,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。

忠诚实干,干出工作格局。牢固树立政治意识、大局意识、核心意识、看齐意识,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,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、省、市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。扎实开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,坚定理想信念,永葆蓬勃朝气,勇立时代潮头,把强谋划、强执行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,带着初心和使命干好政府的各项工作。

比学拼干,干出激情活力。以“瓯海擂台·比拼竞赛”活动为载体,开展“镇街比拼”“部门问政”等系列擂台赛,构筑比位次、比质量、比项目、比环境、比创新、比担当“六大比拼”体系,推动瓯海在跻身前方梯队中步稳蹄疾、进等升位。坚持争当标兵、争做榜样、事事争先,全面克服慵、懒、散,大力倡导“靠前站、马上办、讲实效”的扎实作风,着力营造比学赶超、争先创优的体制机制,掀起大干快干、迎头赶上的工作热潮。

创新巧干,干出工作效率。全面深化机构改革,大力推进职能转变、流程再造、效能提升,切实打破部门藩篱、路径依赖和利益固化。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引领,强化理念创新、方法创新、机制创新,着力激发全体干部干事热情,建设善于突破、勇于创新的担当型政府。以数字化、网络化为导向,完善政务大数据平台,全面推行政府掌上办公、无纸化办公。推动政府治理信息化,建立网上办事为主、自助办事为辅、服务大厅兜底的政务服务机制,全面提升工作时效性。

依法严干,干出清正廉洁。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、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,自觉接受司法监督、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。深化法治政府建设,加大政务公开力度,让政府决策依法科学、政府履职诚信有责、政府工作阳光透明。提升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水平,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坚决防止“四风”问题反弹回潮。强化政府过“紧日子”意识,坚决反对铺张浪费,压缩政府工作日常性经费支出10%以上。

同志们,实干成就梦想,奋斗开创未来。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,在中共瓯海区委的坚强领导下,以坚如磐石的信心、坚韧不拔的毅力,实干快干促发展,敢闯敢拼创辉煌,为“科教新区、山水瓯海”建新功立新业,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!


Baidu
map